六堵險圳位於基隆七堵,目前已被規劃為自行車道,叉路口可順遊泰安瀑布,附近有我懷念高中三年的七堵前站(七堵火車站)之復舊園區,此幾處可謂之七堵的三處最具有特色的風景區,雖然七堵市區被立起了許多高樓,未來發展也就是副都心的一環,七堵市區剩下的許多老店可能面臨未來都更的選擇,但六堵險圳此處可以說是未來作為發展文化觀光的一環。
只是非常有感受的是六堵險圳此處被立一個沿革紀念碑,此沿革紀念碑的碑文似乎顛覆我們的想像,猶記得高中時期最愛看從小看過Steven Allan Spielberg 的 Back to the future(所以當時在基商唸書時也架設一個同名的BBS站),今天因來六堵修車廠找人,所以等人同時在此休憩,原本不想拿出相機的,但看到這碑文,還是想拿起相機拍攝一下,就是太有感觸了,因為看到這也是一個具有史蒂芬.史匹柏概念的紀念碑文。
臺灣發展史(正確的歷史部份) 荷蘭人的故事大概是這樣的,荷蘭人在臺灣的統治,分為兩階段,一為被鄭成功打跑之前,另一階段為短暫再佔領雞籠兩階段。 先陳述一下第一階段為明鄭時期(東寧王國)之前,也就是AD1624~AD1662大航海時代,鄭成功打跑荷蘭人這在相關文獻都未有太大問題,其實臺灣在此之前雖為原住民與漢人並存的區域,但一直尚未有正式建立大型統治全島的政權存在,自AD1624年起荷蘭人在大明國(中國的實質權力者)的引介下佔領大員(今臺南安平一帶),直到AD1626年西班牙也為建立與日本的海上補給線,於雞籠一帶建立了據點,聖薩爾瓦多城就是這個時代的產物,應稱西方城堡,直到AD1642年荷蘭人打敗西班牙人,臺灣本島才無大航海時代的兩個強權同時控制臺灣,但荷蘭人實質控制區域仍在臺灣南部,直到鄭成功打敗荷蘭人後,荷蘭人退出臺灣。 第二階段,荷蘭人被鄭成功打跑後,心有不干在中國戰場上與大清國聯手擊敗了鄭經(鄭成功兒子)於金門及廈門之後,AD1664年很快的荷蘭人便立即出兵佔雞籠,當時中國大陸的實質統治者是大清國康熙,大清國康熙與荷蘭人在中國大陸聯手打金門及廈門,在臺灣部份由於當時尚有三藩的因素並未協助荷蘭人進軍臺灣,荷蘭人雖獨力佔領雞籠,但也因為補給線問題,也於AD1667年退出北臺灣。
碑文研討 1.碑文的邏輯部份有誤大清國AD1683才正式統治臺灣,大清國在AD1683年與荷蘭人在對臺灣議題是同盟國的型態,在金門及廈門更是有共同利益即明鄭的鄭經,趕跑鄭氏政權比趕跑荷蘭人是更重要的選項,算是友軍,而且也未有正史上交手紀錄,這是第一個邏輯錯誤。 2.就地理位置來看,六堵有戰史的紀錄最多是清法戰爭,若說要陳述這邊有戰史的話,大抵上就是肇因越南利益的大清國與法國的問題,而發生的清法戰爭,戰場於AD1884年波及臺灣北部,讓雞籠被法國佔領九個月之久,法國人與清兵於雞籠戰事上不斷,最有可能的六堵戰區也應是此區才會發生清兵與外國人打仗的紀錄,但事實上這最有可能是後人穿鑿附會,因為法軍跟本沒打破清國佈的第二道防線,越過基隆河,如何到七堵及六堵險圳呢?所以此碑文極有可能是虛構的故事。
為碑文找臺階下 其實碑文會發現這樣的事情,比較有可能發生的歷史事件可能是這樣,大清國與法國軍團的戰役,應是最有可能的,只要將荷蘭二字改為法國或是法蘭西人那這個碑文就應沒有太大問題,因為要讓大清國的兵從未來穿越蟲洞到荷蘭佔領雞籠的那兩年打仗,這個情況要出現機率太低了,也希望未來那一天七堵區公所可以有機會更正碑文,改兩字就解決了。 只是未來仍待考證的是,因為六堵險圳為大清國統治臺灣的產物,縱使清兵與法國兵團有交手紀錄在基隆沒錯,基隆河西岸在所有文獻上未有法國兵團跨到基隆河西岸,若此處為戰場也不無可能,只是法國人所盤據的獅球嶺一帶,也未能再將戰線推至六堵這一帶,當然若沿基隆河的戰事是有可能的,可惜目前所得文獻有限,尚未能得知清法戰爭是否有波及六堵險圳。 順帶一提,說到電影回到未來劇情部份,除非碑上的荷蘭人搭乘著布朗博士的時光機,來到AD1885年協同法國人打清兵,很巧的是回到未來第三集中布朗博士也是回到1885年,所以回到未來的編劇很巧的又是1885年蠻巧的,1885年的歷史真的是小說的最愛年代,或許…或許…這個碑文其實也不用改,可以請基隆市政府或七堵區公所再找史蒂芬史匹柏,請重量級名導來七堵的六堵險圳,為其量身訂作一個穿越時空歷史劇,以此碑文為藍圖編寫,這樣比改這兩字更好,既可行銷七堵又可符合碑文的可看性,真是兩相得利。
後記 七堵是曾經呆過三年的地方,其實在七堵週邊有非常多的文化景觀資源,看到六堵險圳大石壁就覺得很親切,就像看到家鄉北36鄉道上的潛龍在淵大石壁,字形優美的大字印在石壁上,倘若有一天基隆河的自行車道是可以貫穿的,從臺北一路沿基隆河騎自行車到瑞芳,那此處的景觀將會被更多人看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