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707@瑞芳.猴硐[金字碑古道]

IMGP4271.JPG - 20070707@猴硐[金字碑古道]

三貂嶺古道之金字碑古道


步道小檔案
長度1.5km
入口涼亭海拔高度180m
金字碑_海拔高度426m
奉憲示禁碑 高度 475m
102線道入口高度 446m
全程約120分入口淡蘭橋0m–休憩平臺400m–金字碑1150m–奉憲示禁碑1394m-102線道入口1520m

金字碑古道(Chintzupei Historical Trail)小檔案
金字碑古道為淡蘭古道的三貂嶺段,三貂嶺古道分兩段,前段為舊猴硐國小至102線道,此段有著名的金字碑及奉憲示禁碑,一般稱前段為金字碑古道,三貂嶺古道後段為102線道接牡丹。

淡蘭古道
清嘉慶12年(AD1807年)台灣知府楊廷理開闢淡蘭古道,路線自基隆暖暖、四腳亭越過三貂嶺,再經過雙溪、草嶺進入宜蘭,這是當時台北、宜蘭間的陸上通路,台灣總兵劉明燈,由這條路進入宜蘭,並於三貂嶺岩壁上題文,並於字上貼上金箔,自古以來便稱為金字碑,因此有人稱本段路徑為金字碑古道,與通過草嶺段的「草嶺古道」同為北台灣著名的觀光訪古步道。

金字碑
金字碑三貂嶺古道上的金字碑,立於清同治6年(AD1867年),由當時的台灣總兵劉明燈在巡察三貂嶺時,因有感於山路艱險難行,因而刻碑抒懷,讚嘆這裡的險峻地勢。金字碑位於古道面南的山壁上,詩句塗以金箔,碑身雖已殘舊、底座稍有腐朽,但整體典雅可觀,因此當地鄉民就稱其為「金字碑」或「金字牌」,今已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
碑文如下:
雙旌遙向淡蘭來,此日登臨眼界開;
大小雞籠明積雪,高低雉堞挾奔雷;
穿雲十里連稠隴,夾道千章蔭古槐;
海上鯨鯢今息浪,勤修武備拔良才。

奉憲示禁碑
奉憲示禁碑位於金字碑古道的最高點,此廣場平臺上有探幽亭一座及奉憲示禁碑,清咸豐元年(AD1851年)所立的「奉憲示禁碑」,主要是禁止往來旅客及行商砍伐林木,以免過往行人沒有可遮蔭的樹木可休息,算是蠻有人情味、很體恤人民的一塊碑文,當然看到這樣的碑文,更別具意義的是這種山林裡是具有環保意識的碑文,不論當時為何而立,開發與保存都是需作好全盤的計劃才可以進行施工。而在此碑旁邊隱隱約約之間可找到一座旗台的遺跡,更加証明這裡(三貂嶺古道)是舊時往來的重要通道!古道沿路生態豐富,黃白搭配的華八仙與紫白色的烏子草,以及頭烏線與五色鳥的叫聲,伴隨著古道之行。

碑文如下:
署台灣北路淡水總捕分府加+級+次朱
為示禁事本年三月初三據生員連日春林俊英等僉捕切生等自居三貂該處所有三貂大嶺逶迤千里係淡蘭來往必經之途羊腸鳥道險峻非常所幸綠蔭夾道遮陰行人詎述來無知之徒只顧利己恣意燒林將兩旁樹木漸行砍伐遂使行者有薰蒸之苦而無陰涼之遮舉步維艱息○無地生等郡行經此目擊心傷緣思蘭前憲○曾於轄內草嶺示禁道旁左右留地三丈不准斬伐三貂嶺倍難於草嶺非蒙出示嚴禁諭飭該處隘丁友總正副人等嶺路兩旁留地不准砍伐樹木其已經砍伐之處不准開墾以俟萌芽之生旅可以有賴○憲澤可以覃敷伏乞恩准示禁嚴飭隘丁等著意看守嶺路樹木遇有故違者即當諭止稟究永遠遵行無懈則此嶺樹之陰森無異甘棠之蔽○遐邇被德萬代公侯切叩等情據此除批示外合行示禁為此示仰三貂保等處衿耆○董庄正副隘丁人等知悉爾等須知道旁留樹原為遮陰行人三貂嶺道路崎嶇相踞何止十里若非樹蔭遮蓋夏秋炎熱行旅維艱自示之後該處路旁樹木各宜加意保護前經砍伐者毌許開墾俟其萌芽復生未經砍伐者不准再砍以○蔭庇如敢故違者該地總董庄正副者成巡嶺民壯隨時諭止倘有不法頑民恃強不遵仍然砍伐許即扭稟赴○以憑究處其咎凜毌違特示

慈我眾等○示文久後毀壞鳩集資費爰立石碑以垂永遠

咸豐元年五月給

淡蘭橋
淡蘭古道著名的淡蘭橋即在三貂嶺古道的入口處。

旅遊小記
96/7/07 天氣晴朗
此行跟阿傑及其姪子三人由猴硐北邊入口出發,此行目的地為走完三貂嶺古道的金字碑古道此段。
07:00 停車在淡蘭橋前空地
07:07 抵達涼亭入口處出發
07:25 抵達休憩平台稍作休息
07:52 剩300m抵達金字碑路標
08:05 抵金字碑
08:27 抵探幽亭,奉憲示禁碑廣場
09:15 抵達102線道入口,懶得再回山下且找不到人只好往牡丹走去
09:23 走不到一公里遇到好心人士載往牡丹車站
09:42 抵達牡丹車站發現,天啊!下班車竟然11點多只好再走回去
09:55 走不到一公里遇到尫子崙坑一等水準點9463號
09:57 遇到另一位好心人士剛好要走猴牡公路
10:14 終於又回到北37入口處
10:20 到停車處開車回家

金字碑古道欣賞風景最佳的位置,就在探幽亭與示奉憲示禁碑這個廣場上。往西北方望去與在九份一樣都可以遠眺到基隆的協和發電廠的三個大煙囪、基隆嶼及瑞濱,但近一點的區域與九份不同的是在此處可以看到瑞芳的內瑞芳,瑞芳鎮市區及猴硐部份地區這是九份看不到的區域。
往北方望去可以看到大粗坑山。

這個廣場上南邊會發現土地公廟旁有一條山路為往三貂嶺山(H554m)及三貂大崙(H523.5m),此次沒有要探險,因此行有小朋友,芒草在夏季很容易割傷,待下次沒有小朋友隨行再來探索。

發現可能體力太差了,爬到一半時遇到基隆來的老伯伯,大約在300m處遇到的,沒想到在探幽亭處再次遇到老伯伯,他老早已到達約十多分鐘了,真是好腳力,老伯伯每週都從基隆騎摩托車來爬這古道,難怪好體力。

在這探幽亭處由於早起且今天空氣清新,視野遼闊,所以一直待在此處欣賞風景,看不見自己家的屋頂實在有點可惜。

研究了奉憲示禁碑,真得覺得還好古代官府有保育的心態,赫令附近人士要讓大家不要再濫砍可以乘涼。

此古道會發現雖然目前沒有政府在維護此古道,但一直到半山腰古道都很乾淨,樹葉都感覺被掃到一旁,真的不是鎮公所有派人來掃的,是由於平常有附近人家在種竹筍的緣故,真的要感謝當地居民的熱心。當然鎮公所之前的經費補助,立了很多生態的解說牌真的很不賴,只是真的瑞芳鎮公所實在沒啥錢吧,沒有多餘的經費來針對此古道作維護,實在有點可惜。

當然要維護也是要顧到生態環境,保留原貌是最重要的,快到探幽亭的兩邊的步道也都因風災的關係,都己損毀了。

只要是古道就有土地公廟,此段古道只有發現一座土地公廟,就位於探幽亭廣場上。

如何前往
1.抵瑞芳火車站後可搭往猴硐的基隆客運抵達粗坑口站下車
2.抵猴硐火車站後步行約20分可抵九芎橋

旅遊地圖
金字碑古道3D立體示意圖
紅線為金字碑古道
紫線為大粗坑古道
黃線為小粗坑古道

特別注意
雙溪102縣道入口的金字碑古道解說牌(雙溪鄉境)
解說牌上錯誤蠻多,有反應鄉公所沒人理會,只能在網路上幫忙釘正
1.臺灣知府楊廷理(不是楊延理),而清嘉慶二年是錯的,因為清嘉慶元年(AD1795),楊廷理知府被判謫戌伊犁六年,跟本嘉慶二年不在臺灣,其一直到清嘉慶11年(AD1806)才二度來臺,並於清嘉慶12年(AD1807)新闢路徑入蘭,所以更不可能是清嘉慶二年,而是清嘉慶十二年(AD1807)才對。
2.同治六年(AD1867)年並非同治13年(AD1874),臺灣總兵劉明燈,由此入蘭,但這上旌旗,與原文雙旌有點怪怪的。
這些都是雙溪鄉公所立牌解說,越解越亂,於今年八月有反應雙溪鄉公所,說未來若有預算會來作相關修正,期待公所方面可以盡速更正,以正視聽。

精選寫真
07:00 北37線九芎橋左轉即為金字碑古道入口

07:07 兩個古道的路標(西邊為金字碑古道入口)旁邊空地可停車

07:09 淡蘭橋

07:10 金字碑古道入口解說牌

07:10 大粗坑土石流觀測站解說牌

07:20 古色古香原味的步道

07:51 路基流失一小段得繞路而行

07:52 差300公尺就得金字碑了!

08:07 終於抵達金字碑了!

金字碑與阿傑

金字碑與我

快到山頂的路越來越窄了!

探幽亭及奉憲示禁碑

土地公廟

旗桿遺跡

探幽亭廣場眺望大粗坑山(往北望)

探幽亭廣場眺望基隆嶼及瑞濱(往西北望)

探幽亭廣場眺望協和發電廠的三個煙囪及瑞芳

奉憲示禁碑與阿佳

102縣道入口的金字碑古道解說牌(雙溪鄉境)
解說牌上錯誤蠻多,有反應鄉公所沒人理會,只能在網路上幫忙釘正
1.臺灣知府楊廷理(不是楊延理),而清嘉慶二年是錯的,因為清嘉慶元年(AD1795),楊廷理知府被判謫戌伊犁六年,跟本嘉慶二年不在臺灣,其一直到清嘉慶11年(AD1806)才二度來臺,並於清嘉慶12年(AD1807)新闢路徑入蘭,所以更不可能是清嘉慶二年,而是清嘉慶十二年(AD1807)才對。
2.同治六年(AD1867)年並非同治13年(AD1874),臺灣總兵劉明燈,由此入蘭,但這上旌旗,與原文雙旌有點怪怪的。
這些都是雙溪鄉公所立牌解說,越解越亂,於今年八月有反應雙溪鄉公所,說未來若有預算會來作相關修正。
這些都是雙溪鄉公所立牌解說,越解越亂,於今年八月有反應雙溪鄉公所,說未來若有預算會來作相關修正,期待公所方面可以盡速更正,以正視聽。

搭便車繞到牡丹經猴牡公路又回到廢校後的猴硐國小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1. 看你走的汗流浹背的

    我是不會因為你回我走的很慢之類的~

    就被你拐去爬這汗流浹背的山滴!

     

  2. 那是因為我稍微胖了點,才會汗流浹背的。我同事瘦瘦的就不會流汗!

    但也正因為我流汗,所以我瘦了許多!

  3. 不用想拐我去爬山啦!

    曾經我有跟朋友想去爬山過~

    大約應該目測是你現在爬的山的五分之一大而已唄~

    但是我才爬到一半就腳抖~~汗如雨下

    那次爬山讓我了解一件事情~

    就是我在也不爬山!太累了!

  4. 我在台灣全紀錄裡有看到李興文去一間叫龍門客棧的地方,屋子裡面有個小洞鑽進去是一個金礦坑,當初為不讓日本人知道偷挖的,地點好像也在瑞芳附近,不曉得您知不知道有這樣的地方?

留言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