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溪河川環境營造規劃暨基本設計地方說明會簡報資料

1050205雙溪河川環境營造規劃暨基本設計地方說明會簡報資料.jpg - 雙溪地區公共論壇

雙溪河川環境營造規劃暨基本設計地方說明會簡報資料

雙溪,貢寮,公共論壇,鐵道

新北市雙溪流域位於台灣東北部,流經雙溪、貢寮兩行政區,為一獨流入海之河川,流域面積約132.50 平方公里,長度26.81公里,治理 起迄長度約為12.2 公里(自平林溪及牡丹溪匯流處至出海口),具備廣域自然 景觀、休閒遊憩等河川環境營造潛力,爰辦理本案,以期達區域安全維護、生態永續、觀光產業活化等願景。環境營造規劃可依據雙溪河流域之特性,以具有地方色彩及資源特性之主題與方向,訂定河川區域之發展願景與定位。由流域分段概念及分段發展原則,給予各分段適當之發展定位,並研擬水岸規劃計畫。
其實這樣的想法是有其必要,但地方的座談會只有這一場,稍微少了加入雙溪及貢寮鄉親的想法,冷冰冰的施政,若是少了鄉親的溫度,是不夠充滿熱情鄉親味道的,在此收集相關座談會簡報資料分享,建請多利用市長信箱陳述鄉親意見,並融入在地味的規劃才會是一完整的施政。

標案相關資訊
委託單位:新北市政府水利局
得標廠商:永力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預算金額:1,500,000元
相關標案資訊連結 工程會公告連結

計畫目的及工作範圍
○雙溪流域位於台灣東北部,流經雙溪、貢寮兩行政區,流域面積約132.50平方公里,長度26.81公里,治理起迄長度約為12.2公里(自平林溪及牡丹溪匯流處至出海口),具備廣域自然景觀、休閒遊憩等河川環境營造潛力,爰辦理本案,以期達區域安全維護、生態永續、觀光產業活化等願景。
○環境營造規劃擬依據雙溪河流域特性,以具有地方色彩及資源特性之主題與方向,訂定河川區域之發展願景與定位。由流域分段概念及分段發展原則,給予各分段適當之發展定位,並研擬水岸規劃計畫。

地理位置
○本計畫環境營造之區域主要為新北市雙溪區及貢寮區內之雙溪流域主流段。
○主流長度約26.81公里,流域面積132.50平方公里,含蓋新北市雙溪區各行政里及貢寮區貢寮里、龍門里、雙玉里、龍岡里、吉林里。

土地使用現況
○本計畫範圍內約84%之區域為非都市計畫區,僅約16%之區域位於雙溪都市計畫區及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計畫區內。
○土地利用主要以林業用地及農牧用地為主。

環境營造面臨課題
○課題一:缺少欣賞河景的停留點
v雙溪河沿岸缺少適當的休憩停留點,外來遊客以通過性質為主,易忽略雙溪河的自然景緻
v對策
1.善用閒置、荒廢的公有河灘地,營造適當的休憩景點,增加遊客停留的誘因
2.重新規劃整理河岸既有觀景平台、觀景亭,增設休憩設施,並設置臨時停車場、自行車停放區,方便遊客停留
○課題二:缺少環境教育功能
v雙溪河、田寮洋濕地生態資源豐富,但缺少環境教育相關設施,使民眾忽視本區重要特色資源
v對策
1.田寮洋濕地增設賞鳥步道、賞鳥亭,規範遊客賞鳥路徑
2.適當節點設置教育解說牌,提供遊客相關生態知識
○課題三:台2丙自行車道與雙溪河聯結度不高
v台2丙多彎道且常有重車呼嘯而過,兩側自行車道無實體分隔,安全防護感不足
v自行車路線多遠離河岸,降低騎乘者的視覺品質
v對策:
將臨雙溪河的地方道路納入本區自行車道系統中,使自行車遊客可深入體驗雙溪河左右岸的自然風光
引導自行車動線至車流量較小的地方道路,可提升自行車者騎乘安全
○課題四:缺少系統性的導覽指標系統
v缺少全區的導覽圖及引指標誌,外來遊客不易辨試旅遊路徑
v對策
統一區內的導覽系統及解說牌,以簡單、顯目為主
主要進出口設置入口意象,休憩點設置全區導覽地圖,重要路口設置方向指引牌,自行車道沿線設置里程牌

觀光自行車道路網建置
v方案一:
將車流量較小、視覺品質較佳的地方道路納入自行車路網
利用既有道路,可活化鄉鎮既有設施
減少建設經費支出

方案二(建議採用方案):
利用不易淹水之高灘地、堤頂,規劃人行/自行車專用道 可避免與車爭道,提供遊客安全的騎乘環境 因緊臨鄰水岸佈設,可提供遊客最佳的景觀視域

環境營造規劃構想
分區構想
v依據計畫區內環境空間分析、區域交通及周邊遊憩景點特性,可分為:
在地人文體驗河段
生態保護/環境教育河段
親水育樂河段

在地人文體驗河段(平林溪、牡丹溪滙流口─公館橋)
v規劃構想:營造「慢活」的休閒環境
環境背景:本河段居住人口較集中,長安老街歷史建物集中,雙溪車站周邊商家林立,適合外來遊客深入體驗在地人文風情
規劃定位:以服務在地人的生活空間及自行車騎乘者為主,營造適合居民閒暇散步、休憩、集會及自行車休憩點的水岸公園。

施作重點
v雙溪國小水岸花園
現況:雙溪國小南側公有河灘地地勢平坦,目前被菜圃佔據
建議:
結合一旁兒童公園,整體規劃為屬於居民的水岸花園
設置水岸景觀步道/自行車道,提供民眾可親水的空間
利用四季特色植栽營造景觀綠帶,營造居民舒解身心的場所
配合雙溪國小獨木舟社團需求,設置獨木舟下水碼頭

v福德祠社區休閒公園
現況:福德祠佇立水泥地坪中,一旁設有停車場,但缺少休憩空間。
建議:
廣場地坪利用透水磚舖面美化
福德祠後方河灘地增設綠帶及休憩空間,營造舒適的社區公園,也提供自行車遊客休憩據點。
v魚行道路觀景平台
現況:休憩設施簡陋,眺望視域被植栽遮蔽大半,且缺乏臨停空間。
建議:
設置架高木平台,以區隔車道與休憩空間。
適度修剪、清理眺望區前方植栽。
增設休憩座椅、風景解說牌、自行車停放區。

生態保護/環境教育河段(公館橋─穗龍大橋)
v規劃構想:營造「保育」的自然教室
環境背景:本河段生態資源豐富,護岸多為自然水岸
規劃定位:營造環境教育的場所

施作重點
v草澤濕地教育園區
現況:大雨時易有水流經,故現況為水塘、荒地
建議:
廣植原鄉植物─野薑花,並設置導覽步道,塑造具在地味的景觀地景
復育螢火蟲棲地,營造環境教育場所
建置活動式環境教育小站,洪氾期可隨時移至安全處
v貢寮街觀景亭
現況:緊鄰環保局垃圾車停車場,視覺品質不佳且易受異味干擾
建議:
設置植栽隔離綠帶,種植香花植栽,降低垃圾車停車場造成的不良影響
拆除路側部份矮牆,將觀景亭進出動線調整至另一側,迴避原本從垃圾車停場進出的入口

環保公園獨木舟碼頭
現況:夾在環保公園與雙溪河水域間的狹長綠地,臨河側茂密的雜草阻擋了民眾與水的聯結
建議:
設置親水階梯,方便獨木舟下水、上岸,作為獨木舟遊程的中繼站
設置休憩涼亭及水岸景觀步道,提供到環保公園運動民眾靜態的休憩空間
v田寮洋濕地賞鳥公園
現況:賞鳥路徑缺乏規劃,故對賞鳥客的行為不易規範
建議:
利用既有道路、水圳旁用地設置賞鳥步道,避免大規模工程擾動
適當節點設置賞鳥平台,營造舒適的賞鳥點,避免遊客過度入侵濕地
沿線設置環境教育解說牌,提供遊客相關生態知識

親水育樂河段(穗龍大橋─雙溪出海口)
v規劃構想:營造「遊憩」的藍帶空間
環境背景:位於國家風景區內,鄰近遊客眾多的福隆海水浴場
規劃定位:
分散福隆地區假日擁擠的遊客
藉由本區遊憩環境的營造,引導濱海地區的遊客進入雙溪流域各景點中

v親水育樂公園
現況:臨水側原生植栽生長良好,後方為大面積綠地
建議:
保留原生植栽區,區內規劃高架木棧道,並設置環境教育解說牌,教導民眾認識原生植栽
設置露天戶外劇場,提供多樣性活動舉行,以吸納音樂祭期間,海水浴場過多的遊客
鄰龍門大橋處規劃親水台階,營造友善親水環境
穗龍大橋左岸下游之河段現況為自然土坡河岸,河岸並無人工構造物保護,有受河水沖蝕之情形。建議設置低水護岸(石籠),以保護基腳,防止河岸持續沖蝕,保全岸邊土地。

防災規劃考量
執行重點
v自主防災社區
○現況:雙溪河流域流經雙溪區及貢寮區,近年以生態治河為考量,避免堤防興建,遂以非工程方法培養住民自主防災意識,以「避災」策略減少洪氾損失。
○執行方式:
1.已由經濟部水利署及新北市政府提供資源,並由協力團隊協助建置社區疏散避難系統、防災地圖及購置應變設備及裝備。
2.近年於雙溪區魚行里、牡丹里及貢寮區雙玉里均獲得良好成效,並於重要橋梁設置警戒水尺。
3.後續建議可於警界水尺附近設置CCTV,可採影像辨識或監控方式及時進行警戒及疏散。

預定時程
1.本案於104年10月21日決標(訂約日)。
2.工作執行計畫書- 已於104年12月7日核定。
3.規劃報告書- 依據契約規定應於工作執行計畫書核定後50日內提送。已於105年1月25日提送。

雙溪河川環境營造規劃暨基本設計地方說明會簡報資料

105.02.03下午二點.魚行里活動中心召開
簡報資料

新北水利局/永力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地方說明會-1050203-00.jpg - 雙溪地區公共論壇
地方說明會-1050203-01.jpg - 雙溪地區公共論壇
地方說明會-1050203-03.jpg - 雙溪地區公共論壇
地方說明會-1050203-04.jpg - 雙溪地區公共論壇
地方說明會-1050203-05.jpg - 雙溪地區公共論壇
地方說明會-1050203-06.jpg - 雙溪地區公共論壇
地方說明會-1050203-07.jpg - 雙溪地區公共論壇
地方說明會-1050203-08.jpg - 雙溪地區公共論壇
地方說明會-1050203-09.jpg - 雙溪地區公共論壇
地方說明會-1050203-10.jpg - 雙溪地區公共論壇
地方說明會-1050203-11.jpg - 雙溪地區公共論壇
地方說明會-1050203-12.jpg - 雙溪地區公共論壇
地方說明會-1050203-13.jpg - 雙溪地區公共論壇
地方說明會-1050203-14.jpg - 雙溪地區公共論壇
地方說明會-1050203-15.jpg - 雙溪地區公共論壇
地方說明會-1050203-16.jpg - 雙溪地區公共論壇
地方說明會-1050203-17.jpg - 雙溪地區公共論壇
地方說明會-1050203-18.jpg - 雙溪地區公共論壇
地方說明會-1050203-19.jpg - 雙溪地區公共論壇
地方說明會-1050203-20.jpg - 雙溪地區公共論壇
地方說明會-1050203-21.jpg - 雙溪地區公共論壇
地方說明會-1050203-22.jpg - 雙溪地區公共論壇
地方說明會-1050203-23.jpg - 雙溪地區公共論壇
地方說明會-1050203-24.jpg - 雙溪地區公共論壇
地方說明會-1050203-25.jpg - 雙溪地區公共論壇
地方說明會-1050203-26.jpg - 雙溪地區公共論壇
地方說明會-1050203-27.jpg - 雙溪地區公共論壇
地方說明會-1050203-28.jpg - 雙溪地區公共論壇
地方說明會-1050203-29.jpg - 雙溪地區公共論壇

後記
整體而言,這是一個區域型的改造計劃,在部份規劃來說相信還是不錯的案子,但只有一點小小看法分享,就是太多親水空間規劃,包含行車道路的建議方案二,是得標廠商希望的操作模式…
但裡頭提到的是利用不易淹水的高灘地, 這種要將臺北淡水河大水溝外的高灘地移植來鄉下的高灘地是完全不搭的, 或許大家無法得到更精準的數據, 可想而知這樣的高灘地的操作對偏鄉的河川而言, 只不過再拉一條較接近河川的自行車道, 為何不利用北38,北40原有利基點來處理就好了,何需要再新增一自行車道來搞都會那套呢? 這是非常疑惑的, 現在升格了, 常常感覺都會的廠商就用都會那一套來到地方施工, 久而久之就是都會那套全搬到了鄉下, 鄉下都會化不是要這個都會化, 而是保留最屬於原鄉的面貌, 在城郊區都會化才是真正都會化, 若是自然風貌區也操作成都會貌,那不是很奇怪嗎?

相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