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瑞芳地區火把的故事

1050218大瑞芳地區火把的故事cover - 瑞芳火把節

大瑞芳地區火把的故事

瑞芳,文史


瑞芳火把節在最初籌備之時,便開始不斷考證大瑞芳境內的火把使用典故。然而,瑞芳各個聚落的發展歷程,幾乎都存在著不同的元素。我們所期盼的是,未來可以由瑞芳市區為中心點,再擴展到全瑞芳輪流舉辦,便是舉辦瑞芳火把節的大方向。而以瑞芳舊街為出發點的瑞芳火把節,乃是為了要先在瑞芳市區啟動第一階段的活動,未來再搭配瑞芳在地的礦工文化,融合成為一個完整的瑞芳礦工文化節慶。因此,先決的工作項目,則為考據大瑞芳境內各地的火把故事為優先。也唯有融入了文化、歷史與古蹟等要素的活動,才可能讓在地故事永為流傳。然而在田野調查的紀錄當中,有絕大多數的口述歷史資料,必須趁著那些橫跨兩個政權年代的耆老都還有印象之時,來不斷請益。很感謝這一路以來,協助我們的地方長者提供了寶貴的記憶,在此整理有關瑞芳拿火把的故事如下:

1. 瑞芳市區
瑞芳市區在迅速發展是在日大正九年(AD1920)之後,因柑仔瀨(現柑坪里,鄉親稱內瑞芳一帶)腹地有限,瑞芳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從柑仔瀨移到龍潭堵(現瑞芳市區,約為六條龍的里,不含基隆河左岸區域),成為一新市鎮,由於市區也是交通轉運站,商業發展迅速,但瑞芳仍被定位為工業聚落,所以電力雖有,但仍以公用事業及工業發展為優先,以民間普遍來說仍屆於小康至貧間來形容民間經濟情況,節省各項物資仍是一般民眾普遍的情況。
關於拿火把的故事,想說瑞芳於日昭和十一年(AD1936)有建一個神社,原本以為會有什麼地方官帶領鄉親祭神,夜晚時再供奉神火巡禮,民眾聚集在神社鳥居廣場前高舉火把祈願平安,還有將部份村莊內街道路口也會堆積大量火把點燃這種想像的祭典情況,但真的很可惜,地方並沒有流傳什麼神社祭典用火的故事,但聽到後街阿嬤敘述,倒是有提到北36鄉道潛龍在淵的這一段故事,發現是後街鄉親都有印象這一段故事,因為事件主角就是瑞芳首任鎮長李建興,於1940年05月27日發生日治時期台灣五大特高事件之瑞芳事件,地方名人李建興家族、朋友及員工數百人遭誣陷而逮捕。再加上地方耆老轉述之口述歷史中,提及李建興先生在事件發生後,連夜持照明設備,沿著現今之北36鄉道找尋躲藏之處。躲藏期間,親友僅能在夜間接應,並以火把燈火提示藏身所在,光復之後,李建興先生在某次舊地重遊時有感而發,故於現今秀崎山山門前約五百公尺下方之石壁上,刻上「潛龍在淵」等字以紀錄當時之狀況與心境。

2. 九份地區
九份地區,自日本人來臺後,礦山由藤田組取得經營權,當然日本人的文化也被引進,於日大正二年11月2日臺灣日日新報導,瑞芳天長節(天長節:現任天皇的生日,大正天皇於8.31,但也可於10.31舉辦),於10.31大正天皇生日當天下午四點,基隆瑞芳支廳、保甲役員、壯丁團、瑞芳礦山藤田組有1,500多人,在瑞芳支廳長赤城警部引導之下,帶酒登上雞籠山。抵達山頂時,已到了黃昏時刻,眾人乃燃起火把,使大地一片光輝,照耀遠近。眾人就席地開懷暢飲,三呼萬歲,快絕壯絕,俯瞰基隆臺北,燈光萬點,遙遙相應,一行興高采烈,當時極為歡樂。至下午七點時,乃各盡酣,結隊下山而散。

3. 瑞芳市區及九份地區
民國卅五年之(AD1946)後,每逢佛祖生(農曆六月十九日),瑞芳鄉親就會沿著現在102縣道(時稱自動車路,政權接替的民國年代仍稱自動車路,後才改汽車路),走三公里到金山寺拜拜,而從瑞芳到九份的路上,由於路燈不多,物資匱乏的年代,瑞芳市區的鄉親都是拿著火把走山路到金山寺,虔誠有拜佛祖的鄉親,都是這樣上山,也因為拜佛祖大廟離市區就是金山寺,所以鄉親不遠路程都是拿著火把上下山。

4. 金瓜石地區
金瓜石地區早在日本人田中組來開礦之後,便大興現代化設備,電力設備充足,其用電之兇,後來連在日月潭蓋電廠後,最遠還從日月潭拉專用電力來金瓜石供礦山使用,原本想說金瓜石有山神社,山神祭是否有帶火把上山這種夜巡祭典橋典,其實金瓜石的山神社很早就有牽電燈及路燈,一路從事務所沿五坑上接到神社,再到各坑口的工作區域,而祭典慶祝時,不在神社上舉辦,神社只是供參拜用,拜完後就下來ホテル前舉辦,也因為燈火通明,竟然也不是舉辦有火的祭典,不少阿伯還提到,若臺灣人家裡沒牽電線,還會被會社的人罵,是免費供電的,所以金瓜石人從日本時代至今沒有什麼印象拿火把,由於路燈通明,以往的金瓜石礦山的繁星點點是現今的兩三倍大,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太平洋戰爭後,日本人開始節限制用電,路燈經常夜間不定時關閉,也限制燈光不能露出門外,以防被空襲,所以更不能帶手電筒外出,說到手電筒這種照明設備,其實金瓜石的礦工最常用的反而不是手電筒,而是磺火燈,就是俗稱的救命燈,因為金礦入坑可以帶明火,若火熄了就代表沒有氧氣,與煤礦坑不同,所以不少阿伯說有時出門會帶著,不只坑內用外面也會帶著用,所以在金瓜石一直以來就是瑞芳較早工業化的區域,反而沒有火把使用的故事流傳著,拿磺火燈也算另一類拿火把的故事。

5. 猴硐地區
猴硐也與瑞芳市區一樣是一個以煤礦為主的礦業聚落,另在大小粗坑一帶有金礦的聚落,猴硐在日本時代統治後期,也建了一座神社,在探查相關歷史及長者,但真的很可惜,地方並沒有流傳什麼神社祭典用火的故事,但所幸來說,猴硐與金瓜石一樣,在主要的工作區域電力充足,而猴硐地區照明設備使用部份,原本也想說是否有帶著礦工帽有探照燈(因煤礦坑不能使用火, 金礦坑可以, 否則會起火爆炸)的相關故事流傳,但在猴硐這一帶也都未有這類故事流傳著。

6. 尪仔上天
尪仔上天,是位於瑞芳上天里位於大寮工業區叉路山上的一個小聚落,在日本時代電力未及的年代,都得摸黑上下山,也有不少尪仔上天的鄉親的確有常拿火把上下山的經驗,因附近砍柴劈竹方便,但是並未有什麼特別的火把故事流傳下來,但從尪仔上天的調查情況下,可以發現瑞芳各地供電情況也與火把的使用有關。

後記
拿火把,這種以往生活環境不若今日適逸的年代,的確是不得己的生活,然而這種過往生活記憶的情境,也希望一年就只有這麼一天,人數也不要多,就限量拿著火把的同時,想想我們都應該感恩惜福,感謝過往在這片土地努力的前人們,我們也會秉持這個意志,繼續為將來努力開拓著。

最後,也希望在參加瑞芳火把節的同時,別只是凝望著活動本身,在瑞芳各地包含老街,都有著許多故事流傳著,等著一起來感受前人留給我們珍貴的寶物。

註:大瑞芳地區,係指現行政區域新北市瑞芳區境內,包含了瑞芳市區,九份,金瓜石,水湳洞,猴硐,三貂嶺,鼻頭角,南雅,瑞濱,海濱,深澳及四腳亭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聚落。

相關連結
1.2016瑞芳火把節
2.2015瑞芳火把節
3.九份火把節

相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