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弓橋

再現弓橋

voicexml

弓橋,為瑞芳轄下的一個里,目前以弓橋為名的最基本的行政區別,自光復後成立至今,弓橋現今包含九芎橋地區、大粗坑、小粗坑及金字碑古道地區,民國五十九年大山里廢里,才將大粗坑聚落併入弓橋里內。
弓橋地區內有猴硐國小,新舊猴硐國小皆設置於此區,弓橋地區並於八十二年成立弓橋社區發展協會,弓橋也為進入猴硐地區最主要的聚落,從清朝發跡以來,弓橋更為淡蘭古道重要的聚落,除了鄰近的荢仔潭聚落有旅社外,此地區也有旅社以供來往宜蘭臺北的過路客歇腳之處,清末時期發現砂金追溯源頭,便是於此轉而向小粗坑及大粗坑等往山上追索,日據時期大量開礦最重要的一個gateway,此區並設有輕便道車站以供往來瑞芳、基隆等地,而在山區現今留有許多與金礦有關的古道,如大粗坑古道小粗坑古道大小粗坑採金連絡古道,弓橋在臺灣採金史上的重要關鍵常被忽略於相關紀錄實為可惜,因此地有著山金、砂金、河運、陸運各項與金礦有關的歷史,常因此區位於猴硐境內,而讓大家誤以為此區也只是煤礦的開採區域,其實金礦及煤礦同為弓橋地區的歷史一頁。
弓橋地區除了各式礦業的歷史外,更有著國家寶藏的樹種群聚地,即鐘萼木此等珍貴國寶樹種的大量繁衍,鐘萼木目前在臺灣及中國大陸都可以發現蹤跡,但以臺灣為此等國寶樹種的極東之地,然而此種國寶樹種卻在弓橋地區存活量最高,更是弓橋地區珍貴的資源。
然而因弓橋地區因河運的轉運功能喪失及礦業轉運由瑞芳及猴硐取代,弓橋並沒有足夠的產業來支撐地區人口,人口不斷外移,弓橋目前的戶籍人數364人,平日常住人口約為100人左右,在下一波的行政變革下,即將與猴硐、光復及碩仁合併成一里,弓橋的名稱將從行政區名中除名,從清朝的河運至日據的陸運的轉變,再回歸於自然,弓橋地區或許行政區名也將消失,但此地的種種,希望透過大家的努力共同為這片土地留下些部份資料,以供未來大家可以知道此地的各式文化。
很高與此次弓橋社區發展協會與文建會、瑞芳鎮公所協助發行此張光碟,為這塊土地留下一些記憶,咨將光碟的精華置放於Youtube的wenhnlin頻道。

再現、弓橋

影片版權宣告
本影片係為弓橋社區發展協會所有
授權於Youtube的wenhnlin頻道、文清的瑞芳札記及瑞芳博物館放映­!
如欲取得此影本的授權,請聯繫協會。

特別感謝
1.弓橋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慶祥先生及溫曉瑩賢伉儷策劃此一光碟的製作。
2.弓橋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鄭萬、吳東漢的細膩解說弓橋的風情。
3.猴硐文史工作室周章淋先生的技術指導。
4.出現在影片的每一位在地人物的參與。

相連文章

一般留言

  1. 這是當然的,雖然片子有限,但我本就已準備好你的那份了,之前參與鐘萼木論壇者,我都有準備好,只是片子拿到近兩個月,無暇分割影片,遲至今日才announce此文,此片的編修能力,依我倆目前的功力,尚需努力方可將以往所紀錄的影像公諸於世!

留言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