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芳神社石燈籠重組再現瑞芳後火車站

瑞芳神社石燈籠重組再現瑞芳後火車站

瑞芳,社區,瑞芳神社

瑞芳神社一個消失在瑞芳人記憶許久的日本時代印象,其實瑞芳神社的一些殘跡物件,一直不曾離開瑞芳市區,如瑞芳龍巖宮(一坑祖師公廟)前的一對石獅子,即為瑞芳神社當年的狛犬(高麗狗),而瑞芳神社在日本統治時代昭和十一年(AD1936),由當時的瑞芳庄役所(相當於現在的瑞芳區公所)召集設立後,負起了日本政府欲將日人生活習習相關的神道教傳入各地的使命,也在當年這樣的氛圍下設立,然而在國民政府於民國卅四年(AD1945)來臺後,瑞芳神社也就棄之不用無人理會,這些曾經見證過這段歷史的遺跡,就成為附近不少建物的建材而流落瑞芳各地。

關於這次瑞芳神社石燈籠再現,瑞芳後火車站第三月臺出口的石燈籠的物件,分為三部份:
第一部份為寶珠部份
寶珠部份為龍安里里長柯瑞和先生(里長也是老街協會總幹事),於多年前找到也於此回捐出放置,可惜寶珠的頂端曾被拿去當建材,被削平寶珠上方的尖端,而成為平緩的頭,但能再次結合已屬不易,這也是見證歷史的一部份。
第二部份為笠、火袋、中臺、竿及基礎
此部份的物件都是從瑞芳火車站的內部區域取得,在地方人士前來協會告知有這部份的物件,殘存在瑞芳火車站區,經拍照比對,與現在收藏的另一石燈籠是完全相同的,在與瑞芳火車站站長多次會談後,由於物件是瑞芳火車站區內的一部份,基於確保臺鐵擁有的前提下,不能搬離瑞芳火車站區域,才決定定居於瑞芳後火車站第三月臺出口處,其餘物件缺的部份如基壇(基臺)及寶珠,則由老街協會想辦法設置,而瑞芳老街協會為主要窗口,則將後站出口等意象佈置,站方提供場地,臺鐵方面也不用再負擔任何費用的前提下,終於促成此回的瑞芳神社石燈籠真跡再現後站月臺出口。
第三部份為基壇(基臺)
由於這部份的物件,目前遍尋不找,所以由蔡品漢先生當義工出力,而保雲芋圓蔡政建先生(也是老街協會理事)贊助經費,來完成基壇的製作。

石燈籠復原的一些歷程及思考點
1.安全考量部份:
其實日本人所建造的石燈籠,以此類型的春日型燈籠,多半未將每個物件作一接合,但基於安全考量,在多次討論及各方意見後,還是決定將其以水泥接合上,避免未來發生安全問題事件時,瑞芳火車站及瑞芳老街文化觀光推展協會方面,均得負擔相關的責任,這部份的考量,不得不為之重要考量。
2.保全考量部份:
這些神社石燈籠的真跡,其實在臺灣也算很常見的文物,但究竟會不會被盜走,其實很難說,所幸後站這個位置有兩三隻監視器看著,而瑞芳街前後也有多支監視器,在運送這些文物都需要車輛的情況,所以選擇此點的保全考量上,已符合標準之上,這部份就安心許多。
回顧歷史,金瓜石神社於1907.05.05也曾發生神社前的燈籠被盜事件,而當年被偷的是青銅製,重達十二、三貫目(詳見臺灣日日新報1907.05.08明治40年5版記載),所以說什麼東西都有人要,小心駛得萬年船,多一層考量總是好的。

相關位置圖

相關連結
1.2015.01.09 – Ricky –【尋找、拼圖】瑞芳神社石燈籠復舊
2.2014.01.25 – Ricky –瑞芳神社石燈籠基座
3.2008.10.13 – 文清 – 瑞芳神社

最後感謝
1.感謝瑞芳火車站黃聰賢站長的協長讓石燈籠的殘跡物件重見天日。
2.感謝龍安里里長(老街協會總幹事)柯瑞和先生提供寶珠。
3.感謝保雲芋圓蔡政建先生(老街協會理事)自掏腰包贊助此回所有經費。
4.感謝蔡品漢先生出力協助並調來相關工作車輛協助此回運送搬遷及施工等雜項工作。
最後感謝一同參與策劃的老街協會工作小組成員(龍山里里長陳志強,Ricky及Haru)及理事長蔡樹先生。

未來展望及相關進程

未來展望分兩部份的目標:
1.瑞芳神社殘跡物件之整理及呈現
2.瑞芳後站第三月臺出口之老街意象規劃

詳細說明:
1.瑞芳神社殘跡物件之整理及呈現
第一階段將瑞芳神社的石燈籠復原工作已告一段落,接下來會再將後站第三月臺邊作一整理的部份包含
1A.巷道禁止進入指示牌之遷移。
1B.瑞芳神社石燈籠的解說牌。
1C.手水舍之規劃。
1D.石燈籠的燈具之規劃。
以上為第一階段後續進程,仍待老街協會及熱心人士的出錢出力調度,所以計劃覽圖都在瑞芳老街協會的行動工作小組的規劃了,只是待時機成熟後,會陸續整理出來。
第二階段的瑞芳神社殘跡物件整理包含另一具石燈籠及相關的物件之呈現,目前正在老街規劃點,因為為了確保呈現的物件之安全、合法及美觀等要件,所以第二階段另一批文物之呈現,計劃上將更為審慎,敬請期待,也歡迎有志之士一同參與營造老街文化復興的一環吧。

2.瑞芳後站第三月臺出口之老街意象規劃
目前已正式進入彩繪後街牆面,邀請金瓜石漫畫家兔子先生嚴凱信先生,來協助畫後站及前站入口處之彩繪,此計劃持續進行中。
緊接著會進行瑞芳後站的整體意象規劃整理

瑞芳神社石燈籠復原的歷程
103.10.28瑞芳火車站內發現神社的遺跡物件
乍看以為是桌子,真的是物能盡其用,就像瑞芳神社的各個物件散在各地被當成建材一樣,這也是活化的一種模式,只是即日起,將賦予這些物件更神聖的使命,在後站展出。

黃聰賢站長幾經思考後,也決定只要不離開瑞芳火車站的區域內,可以與瑞芳老街文化觀光推展協會合作,再次賦予這些文化資產新生命。

在另一處還發現石燈籠的基礎 

這就是與黃站長溝通過後,瑞芳火車站站區一部份的位子,即將落成的位置。

103.11.04搬運瑞芳神社石燈籠殘遺物件到後站

請蔡品漢大哥來協助搬運,由於原本也想幫忙搬運,但考量大家述說的平衡力量,所以蔡大哥也前來搬運,瑞芳老街協會監事陳志強(左一)、蔡品漢(左二)、瑞芳老街協會總幹事柯瑞和(右二)及瑞芳老街協會理事蔡政建(右一),今日目標為搬到車上,再運到後站暫放。

花了近半小時才搬了竿及基礎跟兩個物件,大家累翻了,我只能捕捉各位好朋友的累跨的模樣,但被喻令不能丟到網路上。

終於搬到後街了,還要先暫在附近房內,仔細再研究所有物件及相關的配套方案。

103.11.18瑞芳後站會勘
協同瑞芳區公所、瑞芳老街文化觀光推展協會及瑞芳火車站站長黃聰賢,三個單位,對於後站的彩繪計劃及神社定位的最後計劃,作出全盤的概念,未來即朝向此方向來施作,非常感謝與會的各單位的認同及協助,又跨出了一大步,離石燈籠復活的日子越來越接近了!!

104.01.02瑞芳後站架上石燈籠的物件(01.02系列照片由蔡政建先生提供)
石燈籠主要的幾個物件,目前由於缺基壇及寶珠,今日主要為作出一個基壇,而寶珠則擇日再放置,寶珠會由龍安里里長柯瑞和里長(瑞芳老街協會總幹事)方面提供,而其實石燈籠來說每個物件其實不應用水泥塗實,但考量安全問題,在經各方面考量後,仍是將每個物件以石泥塗實以防意外,以免屆時瑞芳老街協會、瑞芳火車站方面需負擔任何的風險,這也是在經各方考量後的決議。

蔡品漢大哥還調來堆高機與一朋友來開堆高機,減輕搬運的負擔。

火袋置上,蔡大哥將笠上不平之處施工處理中

即將完成火袋及笠的接合

本日的完成樣,除寶珠外的所有物件均已到齊,兩個角度。

104.01.03蔡大哥在假日時與石燈籠合唱,真的很愜意….

104.01.08瑞芳後站架上石燈籠的寶珠
最後這一step,是歷史性的一刻,這幾個月以來,開了多次會議、會勘及勞力,還有保雲芋圓蔡政建先生的出錢出力,而最後置上龍安里里長柯瑞和先生收藏多年的寶珠這一剎那,在蔡品漢大哥放上的一瞬間,大家都非常感動,能讓神社的物件慢慢的活起來,這種感動只有在當下看到的人,更能有所觸動的心情。

瑞芳高工的學生與神社的石燈籠合影,大致可看出石燈籠的規劃及高度。

後續迴響、相關進度及相關媒體報導

104.01.10
自由時報
臺北都會版

瑞芳神社石燈籠 隱身車站數十年

〔記者林欣漢/新北報導〕戰後只剩參拜道的瑞芳神社,最近居民在瑞芳火車站站長室旁魚池發現一座石燈籠,考證後確定是日治時期瑞芳神社的遺跡;居民前天合力將石燈籠移到後站展示,並請藝術工作者為牆面彩繪,期待重現瑞芳早年風華。
更多完整新聞請參閱完整內容

104.01.21
觀天下新聞

瑞芳區神社石燈籠隱身車站 遷至老街供賞

本文更新紀錄

104.01.09 本文主文出爐
104.01.10 新增-媒體報導:瑞芳神社石燈籠 隱身車站數十年
104.01.21 新增-媒體報導:瑞芳區神社石燈籠隱身車站 遷至老街供賞

相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