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瑞芳文史

黃金博物館王錦華館長轉任新北市圖館長

黃金博物館王錦華館長轉任新北市圖館長
黃金博物館王錦華館長轉任新北市圖館長館長一職由文化局專門委員廖文卿再度調任黃博館長金瓜石,黃金博物館Cover Stroy是106.01.23時,瑞芳高工英語青年導覽大使成軍,王錦華館長帶領黃博團隊與瑞芳高工合作,整合了新北市府內不同團隊的力量,讓黃金山城的故事透過瑞工學生的力量,達到傳承及推動,更厚植了未來山城的儲備人才庫。王錦華館長自105.05.10至106.12.31間,其於黃金博物館的一...

卅年磨一劍-盲拍.車站人文速寫

卅年磨一劍-盲拍.車站人文速寫
30年磨一劍-盲拍.車站人文速寫林一波新書大瑞芳,好書到,文史,攝影集攝影新書-卅年磨一劍-盲拍.車站人文速寫,是由林一波先生所匯集其多年的攝影作品集結,所以這書名卅年磨一劍所下的標題,真的一點也不為過,更令人驚艷的是,這些都是其用底片相機所拍的,照片放大都不失真,真的是有其一定的功力,而收集及介紹此書,主要的是其收錄了大量的瑞芳及平溪線的幾個車站的照片,透過林一波先生的相機,讓我們又回到了回憶中...

瑞芳最老戲院其實是金瓜石劇場

瑞芳最老戲院其實是金瓜石劇場
瑞芳最老戲院其實是金瓜石劇場金瓜石,老戲院,文化資產瑞芳地區的戲院其實不少,不論是金瓜石的金瓜石劇場(中山堂)、瑞芳市區的瑞芳座(瑞龍戲院)、九份的昇平座(昇平戲院)、瑞芳市區的樂民戲院、水湳洞的第一及第二戲院、猴硐的介壽堂等,在每個聚落都有著一至二間戲院,而戲院為常民文化中最輕易取得的娛樂環境,但目前不少戲院都也拆除,縱未拆除也多半失去其功用,此文重點在於介紹最老戲院及僅存最老戲院的一些資料。目...

黃金博物館廖文卿館長轉任文化局專委

黃金博物館廖文卿館長轉任文化局專委
黃金博物館廖文卿館長轉任文化局專委館長一職由文化局藝文推廣科王錦華科長兼任代理館長金瓜石,黃金博物館Cover Stroy為105.04.19為新北市定古蹟礦業圳橋內九份溪段突遭清理致登山客增加之守護行動,廖文卿館長也親自出席參與地方的守護水圳橋行動。廖文卿館長自104.01.07至105.05.09間,近一年半擔任黃金博物館館長一職,大致上都延續著過往的相關的政策,而104年礦山懷舊場景再造部份...

大瑞芳地區火把的故事

大瑞芳地區火把的故事
大瑞芳地區火把的故事瑞芳,文史瑞芳火把節在最初籌備之時,便開始不斷考證大瑞芳境內的火把使用典故。然而,瑞芳各個聚落的發展歷程,幾乎都存在著不同的元素。我們所期盼的是,未來可以由瑞芳市區為中心點,再擴展到全瑞芳輪流舉辦,便是舉辦瑞芳火把節的大方向。而以瑞芳舊街為出發點的瑞芳火把節,乃是為了要先在瑞芳市區啟動第一階段的活動,未來再搭配瑞芳在地的礦工文化,融合成為一個完整的瑞芳礦工文化節慶。因此,先決的...

黃金山城風情畫出版了!蕭瀟雨攝影集新作品

黃金山城風情畫出版了!蕭瀟雨攝影集新作品
黃金山城風情畫出版了!    蕭瀟雨攝影集新作品    瑞芳,瑞芳好書到,在地情報一位自鑛山長大的蕭瀟雨,用攝影鏡頭紀錄下家鄉的一景一物,在1990年出版了基隆河風情畫-蕭瀟雨詩集後,再度於2015年出版了黃金山城風情畫-蕭瀟雨攝影集,看著蕭瀟雨的攝影集,猶如讀了一本黃金山城的近代史,在地人的史觀與造訪者及執政者的史觀總是有著極大的不同,而蕭瀟雨在推動鑛山的各項事務上,也秉著對鑛山在地人觀點而推動...

瑞芳市區文史導覽員研習教材

瑞芳市區文史導覽員研習教材
瑞芳市區文史導覽員研習教材瑞芳老街,瑞芳市區,社區,文史 近兩年在瑞芳有包含爪峰社區、龍潭社區及東和社區發展協會等,申請了社區旗艦計劃,其中關於瑞芳市區部份的文史導覽員訓練,委由瑞芳老街文化觀光推展協會來協助培訓,於是整理了部份資料作了此份的導覽員研習教材。導覽教材寫真精選瑞芳市區文史導覽員研習員教材講義教材資料包含市區的講義資料

北35鄉道決議不拓寬八番坑得以保存

北35鄉道決議不拓寬八番坑得以保存
北35鄉道決議不拓寬八番坑得以保存九份,文化資產,觀光政策,交通政策北35鄉道,又名濱九公路,為九份與海濱間的一條公路,於臺北縣瑞芳鎮公所年代,多由公所的工務課代管,主要負責維護單位仍為臺北縣政府工務局,升格後則由新北工務局管轄,全長4.02公里,入口在臺2線74.2公里處,北35鄉道出口則接到102縣道14.3公里處。由於九份地區的觀光熱度持續上升,北35鄉道常成為不少前往九份的替代道路,多半會...

瑞芳地區2014年文化資產現況筆記

瑞芳地區2014年文化資產現況筆記
瑞芳地區2014年文化資產現況筆記瑞芳,文化資產瑞芳地區的文化資產,繼2013年底完成指定的『水湳洞本山六坑口及索道系統』後,2014年底又新增一處金瓜石礦業事務所(俗稱三毛宅),日前已完成所有審查程序通過,將會正式公告此處的完成指定。2014年的文化資產現況筆記部份,另加入自然地景部份,由於目前中央的法令最上位母法文化資產保存法,將文化資產部份區分別為古蹟、歷史建築、聚落、遺址、文化景觀、傳統藝...

基隆河東和段的竪石傳說

基隆河東和段的竪石傳說
基隆河東和段的竪石傳說瑞芳,瑞芳文史基隆河畔有一顆相傳自山頂滾落的巨石,近來東和里周樹木里長在巨石上刻上「竪石」,並設置解說牌,加強景點及文化傳承之用途。與竪石有關的兩位人物為姚瑩及白蘭,提及最早紀錄竪石為姚瑩於清道光十二年(AD1832)所寫的《臺北道里記》,該書講述其於在清道光元年(AD1821年)從嘉義、彰化、淡水、雞籠(今基隆)、三貂嶺一直到蘇澳之旅途見聞。於現今的瑞芳區東和里,就已開始有...